“崩漏的针灸选穴、针灸治疗操作—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的内容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
崩漏的辨证要点
本病多与素体阳盛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房劳多产、七情内伤等产生的湿、热、瘀有关。病位在胞宫,与冲、任二脉及肝、脾、肾关系密切。多种原因导致的虚(脾、肾)、热和瘀,均可使子宫藏泻失常,使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从而导致崩漏的发生。
经血非时暴下,量多势急,经血色红质稠者多为实证;久崩久漏,淋漓难尽,经血色淡质稀者多为虚证。
月经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舌红,脉数者为血热;月经时多时少,色紫暗有块,舌暗,脉弦或涩者为血瘀;出血量多,色紫红而黏腻,兼带下量多,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湿热;血色正常或有血块,兼时叹息,小腹胀痛,苔薄,脉弦者为气郁。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苔白,脉沉弱者为脾虚;经血色淡质清,兼腰酸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者为肾虚。
崩漏的治法
1.实证 清热利湿,固经止血。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虚证 健脾补肾,固冲止血。取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崩漏的选穴
1.实证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隐白
配穴 血热配中极、血海;血瘀配血海、膈俞;湿热配中极、阴陵泉;气郁配膻中、太冲。
方义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调冲任,固摄经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既可健脾调肝固肾,又可清泻三经的湿、热、瘀邪,邪除则脾可统血;隐白为脾经的井穴,可健脾统血,是治疗崩漏的经验穴。
2.虚证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肾俞 足三里
配穴 脾虚配百会、脾俞;肾虚配肾俞、太溪。
方义 气海既是任脉穴,又为气之海,可补下元,固胞宫;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配合肾俞可补脾肾,固冲任;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善助气血化生,补气摄血。
崩漏的治疗操作
基本刺灸方法
(1)实证 毫针刺,关元用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用泻法,隐白艾炷灸。
(2)虚证 毫针补法,可灸。
以上内容“崩漏的针灸选穴、针灸治疗操作—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多内容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