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备考期,而此时,抓住重点、考点才是**的关键。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奉上“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血、津液、神”,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推荐阅读: 【试题精选】中医执业医师基础考点:血、津液、神
血、津液、神
【考频指数】★★★
【考点精讲】
1.血液逸出于脉外,则失去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即为出血,又称为“离经之血”。
血液生化之源:水谷之精化血;肾精化血。与血液生成相关的脏腑:脾胃、心肺、肾。
2.与血液运行相关的脏腑:心、肝、脾、肺。
3.血的功能:濡养作用;化神作用。
4.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5.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津液的生成:来源于饮食水谷,相关脏腑包括脾、胃、小肠、大肠。
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尿液和汗液来完成,主要与肾、肺、脾的生理功能有关。肾最为重要。
6.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充养血脉;调节体温。
7.人体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广义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或其总体现,包括形色、眼神、言谈、表情、应答、举止、精神、情志、声息、脉象等方面;狭义之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
8.五神:指神、魂、魄、意、志。五神分属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9.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的概括。根据五行学说,情志分属于五脏: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合称五志。
10.思维:即意、志、思、虑、智。《灵枢。本神》概括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11.人体之神的作用: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调节脏腑的生理机能;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进阶攻略】
重点掌握津液生成、输布、排泄的相关脏腑和津与液的区别。
以上分享的“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血、津液、神”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小编推荐:
【0元精选课】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精选课免费领!
干货!中医执业医师笔试14大科目重点归纳+技能评分手册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十二经脉知识点小结
收藏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精华汇总【技能+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