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骨伤科学:脱位的发病机制”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备考,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脱位的发病机制
一个关节是否易发生脱位,除因外力作用于关节的方向以及受伤时关节所处的位置外,主要决定于受伤关节的解剖特点。因此,只有对关节的稳定和不稳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一步探讨脱位的发病机制。
(1)不同类型关节的稳定程度,因其关节臼窝深浅及关节周围韧带强弱而有所不同。杵臼关节较其他形式的关节更为稳定,例如髋关节的臼窝较深,可容纳股骨头的大部分,接触面积大,两关节面之间有负压吸引力,而且周围又有强韧的韧带,故甚为稳定,不易脱位;而肩关节的关节盂小而浅,肱骨头主要是由关节唇及关节囊所包绕,周围韧带的稳定作用不强,故不甚稳定,易于脱位。
(2)关节的稳定和平衡主要依靠骨骼、韧带和肌肉维持。骨骼和韧带维持静力平衡,肌肉起动力平衡作用。
1)当外来暴力超过维持关节稳定因素的生理保护限度,构成关节的骨端即可突破其结构的薄弱点而发生脱位。
2)韧带参与维持关节在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使关节的活动保持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如膝、肘关节伸直时,两侧副韧带紧张,以限制非生理性的内收、外展活动。
3)四肢大部分肌肉的肌腹或腱性部分通过一个关节或两个关节,但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关节的动力平衡,即通过肌肉间的拮抗和协同作用来维护关节的稳定。例如,股四头肌中的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的作用方向与髌韧带不在一条直线上,髌骨有向外脱位的倾向,但因股内侧肌有向上方牵拉的作用力,可使髌骨维持在正常位置。
(3)各关节的结构特点不同,故维持稳定的条件亦不同。某一结构的稳定性不足,可通过其他结构的强化而得到补偿。如膝关节,胫骨上端关节面(胫骨平台)近似在一个水平面上,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则向下、向后凸,单从骨性结构看,该关节不稳定,但膝关节周围有韧带、肌肉(腱)保护,关节内还有滑液囊、关节内韧带、半月板等辅助结构,故可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功能。
相关推荐:
2020年全国各省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考试报名汇总
浙江省中医医术专长医师考核考试时间延迟通知汇总!
中医医术专长考核-【中医妇科学】常见知识点汇总
考点精粹!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五脏之间的关系
上文关于“中医骨伤科学“脱位的发病机制”-中医医术专长考点”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信息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