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外科学 > 正文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iosis)(2)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颈椎的试验检查颈椎病的试验检查即物理检查,不需借助仪器,它包括:

  1.前屈旋颈试验:

  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

  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3.臂丛牵拉试验:

  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4.上肢后伸试验:

  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二、颈椎病的X线检查正常50岁以上的男性,60岁以上的女性约有90%存在颈椎椎体的骨刺。故有X线平片之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现将与颈椎病有关的X线所见分述如后:

  1、正位:

  观察有无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锥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

  2、侧位:

  (1)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

  (2)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有改变。

  (3)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均可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

  (4)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可以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片上为椎间隙变窄。

  (5)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低下,椎体往往发生半脱位,或者称之为滑椎。

  (6)项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的典型病变之一。

  3、斜位摄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间孔的大小以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

  三、颈椎病的肌电图检查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是由于不论是颈椎病还是颈椎间盘突出症都可使神经根长期受压而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这样,失去神经支配的肌纤维,由于体内少量乙酰胆碱的刺激,可产生自发性收缩。因此,在一侧或两侧上肢肌肉中出现纤维电位,偶而出现少数束颤位。小用力收缩时,多相电位正常,不出现巨大电位。大用力收缩时,呈完全于扰相。运动单位电位的平均时限和平均电位正常。振幅为1~2毫伏。颈椎病因椎间盘广泛变性,引起骨质增生。损害神经根的范围较广,出现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也多些。在病变的晚期和病程较长的患者,在主动自力收缩时,可以出现波数减少和波幅降低。而颈椎间盘突出症往往为单个椎间盘突出,其改变多为一侧上肢,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范围呈明显的节段分布。

  四、颈椎病的CT检查CT业已用于诊断椎弓闭合不全、骨质增生、椎体暴破性骨折、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脊髓肿瘤所致的椎管扩大或骨质破坏,测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此外,由于横断层图象可以清晰地见到硬膜鞘内外的软组织和蛛网膜下腔。故能正确地诊断推间盘突出症、神经纤维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诊断
    一、诊断依据分别为:

  1、颈型:

  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

  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

  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

  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②旋颈试验阳性。

  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④多伴有交感症状。

  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交感神经型: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二、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两条:

  (1) 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2) 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而X线片上尚未出现异常者,应在排除其它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为颈椎病。但对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可对X线片上的阳性所见加以描述。

  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 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如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 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3) 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

  (4) 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5) 临床表现与X线片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

  (6) 除外颈椎骨实质性改变(如结核,肿瘤)。胸廓上口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除外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

  (5)除外椎动脉Ⅰ段和椎动脉Ⅱ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7) 确诊本病,尤其是手术前定位,应根据椎动脉造影检查。

  (8) 椎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只有参考价值。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