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诊断学 > 正文

皮质醇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参考值」

  放射免疫测定:血浆

  上午8~9时:210~342nmol/L

  下午3~4时:77~181nmol/L

  午夜0时:64~130nmol/L

  「生理学变异」

  正常妊娠,非嗜酒者饮酒过量,接受雌激素治疗后皮质醇量增高。

  某些药物如水杨酸钠、苯妥英钠等可使血浆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BG)减少,结果导致血浆总皮质醇减少。但游离皮质醇不减少。

  「病理学改变」

  增高:见于柯兴氏综合征、胰岛炎、妊娠中毒、甲状腺机能减退、肝病、哮喘病危象、高山病早期、意外的体温过低、男子女性化、某些精神病患者,不平衡性糖尿病。

  浓度升高但有节律性见于发热、剧烈疼痛。夜间不减少,且无昼夜节律,见于急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炎症,并有颅内压升高,肢端肥大症,癌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是右侧心衰)、肝损伤、肾血管性高血压、垂体机能亢进。

  降低:见于阿狄森(Addison)氏病,兼有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衰竭;垂体机能减退,合并继发性肾上腺皮质衰竭;肾小腺切除术后及严重感染的低血压症患者。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