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外科学 > 正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2)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CT起病后立即CT扫描,在90%以上的动脉瘤、AVM破裂,可显示破裂附近脑池或脑裂内有无凝血块、脑内或硬膜下血肿以及是否合并脑积水等。脑池内大于5×3mm2的血肿或脑裂内1mm厚的血液都可为CT检测。对后颅凹血肿的检出率则不高。有些在起病后数小时CT显示的SAH,于24小时后CT已可阴性。96小时后CT检查即不可靠。增强CT只应在已作一般CT检查的病人进行,可帮助显示动脉瘤或AVM.
    二、磁共振(MRI)

  对SAH的诊断并不可靠。在SAH,主要用于检查并发于血管痉挛的脑梗塞。在AVM引起的脑内血肿已经吸收后,MRI可提示AVM的存在。

  三、脑脊液只是在没有CT的条件下,或CT检查无SAH证据而临床仍有怀疑时,才进行腰穿检查脑脊液。但病人必须没有颅内占位的表现。应采用细小的穿刺针。脑脊液压力常增高至19.6kPa(200mm水柱)以上。分3个试管采集脑脊液。对第1和末个试管细胞计数。两管红细胞计数相同,为SAH.首管的红细胞明显多于末管则为穿刺损伤出血。脑脊液离心后,上层液体呈黄变,表明SAH发生在2小时前。黄变是由于红细胞膜破坏后释放的氧合血红蛋白,后者代谢为胆红素。若在起病后数天或数周腰穿,脑脊液可有反应性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可增高至80~100mg/dl.
    四、脑血管造影是确立动脉瘤和AVM诊断的手段。选择性插管脑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脑动脉瘤的标准检查,阳性率达75%~80%。除严重偏瘫伴意识模糊者或深度昏迷者不宜立即进行造影或手术外,均应及早进行造影。

  五、经颅多普勒(TCD)

  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颅底主要脑动脉血流速度的技术。在SAH可取代脑血管造影作为检查脑血管痉挛的一个方法。争取在未产生血管痉挛前进行造影和动脉瘤摘除。发生血管痉挛后,可在TCD监护下控制性地提高脑灌流压以预防脑缺血的发生。可根据供血动脉特征性的脑血流速度改变而无创伤性地作出AVM的诊断。

  诊断诊断要点如下:

  (1)有反复头痛史,疑有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者。

  (2)发病急,有或无诱发因素。

  (3)剧烈头痛常为首发症状,常伴有呕吐。

  (4)意识清楚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如躁动、谵妄、幻觉等。

  (5)脑脊液检查呈均匀一致性血性。

  (6)脑膜刺激征明显。

  (7)多无定位体征,若合并有肢体瘫痪等局灶体征,应考虑合并蛛网膜下腔血肿或颅内出血、脑血栓等。

  (8)CT检查,当出血量多时,脑沟或脑池内有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时可见有动脉瘤或血管畸形。

  (9)脑血管造影可显示动脉瘤或血管畸形。

  鉴别诊断
    1.高血压性脑出血:有反应迟钝和血性脑脊液,但有明显局灶性体征如偏瘫、失语等。脑出血与SAH的鉴别要点如下:

  SAH 脑出血
发病年龄 粟粒样动脉瘤40~60岁多见,动静脉畸形青少年多见 50~65岁多见
常见病因 粟粒样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高血压,抱动脉粥样硬化
起病速度 急骤,数分钟症状达高峰 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血压 正常或增高 显著增高
头痛 常见,剧烈 常见,较剧烈
昏迷 重症患者出现一过性昏迷 重症患者持续性昏迷
神经症状 颈强、Kernig征等脑膜刺激征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局灶性体征
眼底 可见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 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
头部CT 脑池、脑室几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 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
脑脊液 均匀一致血性 洗肉水样

  

  2.颅内感染:结核、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脑膜炎与SAH临床表现相似,但先有发热、CSF提示为感染。SAH脑脊液变黄、淋巴细胞增多,应注意与结核性鉴别,但后者CSF糖、氯、降低,头部CT正常。

  3.与其他肿瘤或转移癌等引起的出血鉴别:详细询问病史、CSF检出瘤细胞和头部CT可以鉴别。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