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等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流行过程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肝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 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被病菌污染的手、水、食物等经口传播。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选食新鲜、无毒、无害食品;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感染;家中吃剩的食物,要经加热放凉后放置冰箱内,注意存储时间不要过长;隔顿、隔夜的饭菜要回锅加热后再吃;外出进餐要尽量选择卫生条件好、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饮店。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肠道传染病病主要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肠道中病原体→排泄物→水、食物、手、苍蝇等→易感的健康人口→新病人或带菌者”的形式传播的。严格消毒饮用水及食物。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严防病从口入,密切接触者服药或应急接种疫苗。
预防肠道传染病宣传画
肠道传染病应对措施
在发生腹泻之后,患者要及时到北京市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由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及大便化验结果进行诊断,明确是否患有肠道传染病,只有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及早康复,不留后患。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措施,个人不容易判断。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去就诊和治疗,北京市有342家医院开设了专门治疗肠道传染病的肠道门诊。如果不能到医院就诊,要遵循下述治疗方法……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怕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拉不完的感觉)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了饮水、食物和食具,或经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或食具,瓜果蔬菜不洗净生吃,剩饭剩菜不加热,饭前便后不洗手等,都可能造成经口感染而发病。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动物。病人、带菌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伤寒杆菌随他们的粪、尿、汗水、乳汁排出,污染水和食物,就可能引起伤寒的传播。伤寒杆菌进入人体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繁殖,对人体产生病理损害后,才会出现症状。
&nb[FS:PAGE]sp;
霍乱,民间又称“绞肠痧”或“虎列拉”。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以剧烈泻吐、严重脱水、肌肉痉挛为特征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这种病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曾七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早在1962年即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国际检疫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霍乱与鼠疫同被列为甲类传染病,俗称“2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