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关于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的检查与治疗,请各位考生注意查看。
【 诊断要点 】
1. 流行病学
(1) 登革热在东南亚呈地方性流行,而且随交通传播,各有关港口和旅游地区,都要警惕发生本病的可能性。
(2)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发生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本病。
(3) 在伊蚊孳生的季节,发生前15日内在流行区居住或逗留史,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2. 临床表现
(1) 登革热:主要为急性起病,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2) 登革出血热:初起表现与登革热相似。但中毒症状更为严重,出血表现明显,并有明显血液浓缩。如伴有循环衰竭则为登革休克综合征。
3. 实验室检查
(1) 常规检查:WBC及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登革出血热有血液浓缩,血细胞压积增高20%以上。大便常有潜血。部分病例尿有蛋白和红细胞。脑型病例CSF压力升高,蛋白和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2) 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试验:登革抗体的检测,血凝抑制试验1:640以上,补体结合试验1:32以上,或恢复期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价值。登革特异性IgM抗体或抗原阳性即可确诊。
病毒RNA的检测:采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简便、特异、敏感。
病毒分离:取患者1~3日血清或全血接种乳鼠脑内、猴肾细胞或白蚊伊蚊细胞株(C3/36),可分离出病毒。
【 鉴别诊断 】
应与流感、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相鉴别。
【 治疗原则 】
以支持及对症治疗为主。
1. 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持大便通畅。
2. 对症治疗:高热时先用物理降温,慎用解热镇痛剂。对于毒血症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1) 非必要时不滥用静脉补液,因脑型病例往往发生在静脉补液过程中。
(2) 有出血倾向时,可选用止血敏、安络血、Vit C、Vit K等止血药。大量出血时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
(3) 脑型病例应及时用20%甘露醇脱水,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4) 休克病例要快速补液以扩张血容量,并加用血浆或代血浆,但不宜输入全血,以免增加血液浓缩。可适量加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和改善休克。
3. 抗病毒治疗:可试用利巴韦林(Ribavirin)。
【 预 防 】
1. 对患者实施就近隔离治疗,患者隔离室应有防蚊设施并进行灭蚊,隔离期从发病日起至少5日。
2. 防蚊灭蚊,消灭伊蚊孳生场所,喷洒杀虫剂消灭幼虫和成蚊。
3. 疫苗正在研究试用中。
更多内科诊疗技术知识点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栏目!这里有2019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政策动态、精华资料及备考技巧,助力你的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