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传染病学 > 正文

回归热的临床表现方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临床表现】

虱传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前者较后者为重。潜伏期(虱传型2~14日,蜱传型4~9日)平均约1周。绝大多数起病急骤,缓慢起病者较多见于蜱传型,可有1~2日前驱期,如头痛、乏力、低热等。体温于1~2日内迅速高达40℃左右,大多呈持续型,少数为驰张型或间歇型。剧烈头痛及全身肌肉骨骼疼痛为本病突出症状,尤以腓肠肌为著。部分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咽痛、咳嗽等。早期可出现轻度鼻衄、镜下血尿;后期因肝脏损害可出现持续性鼻衄及广泛性瘀斑。高热期间可有神志不清、谵妄、抽搐、眼球震颤、脑膜刺激征等(虱传型30%、蜱传型8%~9%)。偶见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和颅内大出血。发热期面部及眼结膜充血、呼吸次数增加、肺底闻及罗音、脉快,可有奔马律及室性过早搏动,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也非罕见。约3/4的病例脾脏明显肿大,约2/3的病例肝脏肿大伴压痛,重症病例可出现黄疸。淋巴结可肿大。皮肤在发热期有时出现一过性点状出血性皮疹。少数病例可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发病3~7日后(蜱传型3~4日),绝大多数患者的高热在2~4小时内骤降至常温或常温以下,伴大量出汗,甚至休克。在无热间歇期,多数患者感乏力、精神萎靡,但大部症状消退,肝脾缩小,黄疸亦见减轻。经平均约9日的无热期后多数病人有复发,此时全部症状再度出现,复发除第1次以外大多较轻,病程也较短,间歇期则逐次延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虱传型复发1次者约50%,2次者约20%,2次以上者约1%~2%,无复发者约25%.虱传型的复发较蜱传型为少,后者一般复发3~9次,有多至14次者。

蜱传型在发病前可因蜱刺螯而局部产生紫红色皮炎,中央隆起,痒感,稍痛,搔破后易感染化脓,局部淋巴结经常肿大。蜱传型症状较轻,体温为不规则间歇热,上呼吸道症状多,第一次发作时间较短,平均为3~6日。无热期较长,平均7日。复发周期较虱传型略长(大于2周),反复次数较多。脾肿大见于1/3以上患者,肝肿大约1/5,有黄疸者约1/10,出现皮疹者约1/3,1/5患者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者约1/10.很少有持久性后遗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