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中医小讲堂】辨清寒与热!掌握记忆!

热点内容推荐

每日一练> 考试大纲>
考试政策详细解读> 课程免费试听>

中医小讲堂开课啦!本堂课来讲一辨清寒与热 ,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速度看过来~

寒丶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病邪有阳邪与阴邪之分,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或是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均可表现为热证;阴邪致病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素问·调经论》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即是此义。因此,寒证与热证实际是机体阴阳偏盛丶偏衰的具体表现。

寒象、热象与寒证、热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恶寒、发热等可被称为寒象或热象,是疾病的表现征象,而寒证或热证是对疾病本质所做的判断。一般情况下,疾病的本质和表现的征象多是相符的,热证见热象,寒证见寒象。但某些特殊情况下,出现寒象或热象时,疾病的本质不一定就是寒证或热证。因此,寒热辨证,不能孤立地根据个别寒热症状作判断,而是应在综合四诊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辨识。

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寒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热证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热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恶寒发热、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说:“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可作为辨别寒热证的参考。

以上是中医内科主治中医诊断学涉及到寒热辩证的内容。辨清寒证与热证,是确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法则的依据,对于认识疾病的性质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此部分是考试和临床都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学教育网推出2022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辅导课程,契合复习备考要求,专业师资授课,满足不同考生的需求,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辅导班次学习! 点击详情了解>>

推荐阅读:

【中医小讲堂】八纲之表里辩证!掌握记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