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卫生资格考试大纲——放射医学技术(技士)(技士基础知识)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技士) |
了解 |
掌握 |
熟练掌握 |
第一章 解剖与生理基础 |
一、人体解剖 |
1.细胞 |
√ |
|
|
2.组织 |
|
√ |
3.器官 |
|
√ |
二、运动系统 |
1.骨 |
|
|
√ |
2.关节 |
√ |
3.骨骼肌 |
√ |
|
4.颅骨局部解剖 |
√ |
5.躯干骨局部解剖 |
√ |
6.上肢骨局部解剖 |
√ |
7.下肢骨局部解剖 |
√ |
三、呼吸系统 |
1.鼻 |
|
√ |
|
2.喉 |
√ |
3.气管、支气管 |
|
√ |
4.肺 |
√ |
5.胸膜 |
√ |
6.纵隔 |
√ |
7.横膈 |
√ |
|
四、消化系统 |
1.口腔 |
|
√ |
2.咽 |
√ |
3.食管 |
|
√ |
4.胃 |
√ |
5.小肠 |
√ |
|
6.大肠 |
√ |
7.肝 |
√ |
8.肝外胆道 |
|
√ |
9.胰 |
√ |
|
五、脉管系统 |
1.心血管系统的构成 |
|
|
√ |
2.淋巴系统 |
√ |
|
六、泌尿、生殖系统 |
1.泌尿系统 |
|
|
√ |
2.生殖系统 |
√ |
|
七、神经系统 |
1.中枢神经系统 |
|
√ |
|
2.周围神经系统 |
√ |
|
八、内分泌系统 |
1.甲状腺 |
|
√ |
|
2.肾上腺 |
√ |
|
3.垂体 |
|
√ |
4.松果体 |
√ |
|
5.胰岛 |
√ |
6.胸腺 |
√ |
7.生殖腺 |
√ |
九、感觉器官 |
1.视觉器 |
√ |
|
|
2.听觉器 |
|
√ |
|
3.其它觉器 |
√ |
|
十、人体的生理 |
1.血液 |
|
√ |
|
2.体液 |
√ |
|
3.呼吸 |
|
|
√ |
4.消化与吸收 |
√ |
|
5.基础代谢 |
√ |
|
第二章 X线物理学基础与防护 |
一、物质结构及放射线 |
1.原子的核外结构 |
|
√ |
|
2.原子能级 |
√ |
二、X线的产生 |
1.X线的发现 |
|
|
√ |
2.X线的产生 |
√ |
3.连续X线、特征(标识)X线 |
√ |
|
4.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 |
|
√ |
5.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
√ |
三、X线的本质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1.X线的本质 |
|
|
√ |
2.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 |
3.相互作用效应产生的几率 |
√ |
四、X线强度、X线的质、X线 的量 |
1.X线的波长与管电压 |
|
|
√ |
2.X线强度 |
√ |
3.X线质 |
√ |
4.X线量 |
√ |
五、X线的吸收 与衰减 |
1.距离的衰减 |
|
|
√ |
2.物质吸收的衰减 |
√ |
3.物质吸收的衰减 |
√ |
4.衰减系数、影响衰减因素 |
√ |
5、人体对X线的衰减 |
√ |
6、X线滤过 |
√ |
六、X线剂量单位 |
1.照射量与照射量率 |
|
√ |
|
2.吸收剂量与吸收剂量率 |
√ |
3.吸收剂量与照射量 |
√ |
4.剂量当量与剂量当量率 |
√ |
5.比释动能与比释动能率 |
√ |
七、X线防护 |
1.X线防护原则 |
|
|
√ |
2.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
√ |
|
第三章 X线影像解剖概要 |
一、呼吸系统 |
1.胸廓 |
|
|
√ |
2.气管、支气管 |
√ |
3.肺 |
√ |
4.胸膜 |
√ |
|
5.纵隔 |
|
√ |
6.横膈 |
√ |
|
二、循环系统 |
1.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 |
|
√ |
√ |
2.心脏、大血管的搏动 |
√ |
|
3.心脏大血管的测量 |
√ |
|
4.影响心脏外形的生理因素 |
|
√ |
三、消化系统 |
1.食管 |
|
|
√ |
2.贲门管 |
√ |
3.胃 |
√ |
4.十二指肠 |
√ |
5.空肠与回肠 |
√ |
|
6.结肠与阑尾 |
√ |
四、泌尿、生殖系统 |
1.肾 |
|
|
√ |
2.输尿管 |
√ |
3.膀胱 |
√ |
4.尿道 |
√ |
|
五、骨与关节 |
1.正常长骨的X线表现 |
|
|
√ |
2.正常关节的X线表现 |
√ |
3.正常脊柱的X线表现 |
√ |
六、中枢神经系统 |
1.颅骨结构 |
|
|
√ |
2.颅缝与囟 |
√ |
|
3.颅壁压迹 |
√ |
4.蝶鞍 |
|
√ |
5.颅底 |
√ |
6.颅内生理性钙斑 |
√ |
|
7.正常脑血管造影的X线表现 |
|
√ |
第四章 医学影像设备概要 |
一、医用诊断X线装置 |
1.构成 |
|
√ |
2.分类 |
√ |
二、X线管 |
1.X线管的结构 |
|
|
√ |
2.X线管的分类 |
√ |
|
3.X线管的技术参数 |
√ |
4.X线管组件 |
√ |
三、医用X线高压装置及应用装置 |
1.主机的构成 |
|
√ |
|
2.控制装置 |
√ |
3.高压部分 |
√ |
4.电源与地线 |
√ |
5.X线机应用装置 |
√ |
四、CT机及数字摄影装置 |
1.CT的构成 |
|
|
√ |
2.CT装置的类型 |
√ |
|
3. 数字摄影装置 |
√ |
第五章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 |
一、X线成 像原理 |
1.X线影像信息的传递 |
|
√ |
|
2.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
√ |
3.X线对比度 |
|
√ |
4.X线照片的光学对比度 |
√ |
二、X线的几何投影 |
1.X线管焦点成像性能 |
|
√ |
|
2.X线束 |
|
√ |
3.焦点、被照体、胶片间投影关系 |
√ |
三、X线的散射线 |
1.散射线的产生及其含有率 |
|
√ |
|
2.散射线的减少与消除 |
|
√ |
四、X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 |
1.照片锐利度 |
|
|
√ |
2.影响锐利度的因素 |
√ |
|
五、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 |
1.照片颗粒度概念 |
|
|
√ |
2.照片颗粒性的影响因素 |
|
√ |
六、X线摄影条件 |
1.感光效应与摄影条件选择 |
|
|
√ |
2.自动曝光 |
√ |
|
|
第六章 医学影像照片处理技术 |
一、医用X线胶片 |
1.医用胶片种类 |
|
√ |
|
2.医用X线胶片结构 |
|
√ |
二、增感屏 |
1. 增感屏结构 |
|
√ |
|
2. 增感屏的种类 |
|
√ |
3. 增感屏的性能 |
√ |
|
三、医用X线胶片的感光及潜影的形成 |
1.胶片的感光原理 |
|
|
√ |
2.潜影的形成 |
√ |
|
3.感光现象 |
√ |
|
四、显影 |
1.显影的定义 |
|
√ |
|
2.显影液组成 |
|
√ |
3.显影的化学反应与显影处理 |
√ |
|
五、显影的后处理 |
1.中间处理 |
√ |
|
|
2.定影 |
|
√ |
3.水洗 |
√ |
|
4.干燥 |
√ |
第七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
一、X线摄影概述 |
1.解剖学基准线 |
|
|
√ |
2.X线摄影学基准线(面) |
√ |
3.X线摄影体位与方向 |
√ |
4.体表解剖 |
√ |
二、X线摄影体位选择 |
1.胸部常见病变的摄影体位选择 |
|
|
√ |
2.腹部常见病变摄影体位选择 |
√ |
|
3.四肢与关节常见病变的摄影体位选择 |
|
√ |
4.脊柱常见病变的摄影体位选择 |
√ |
|
5.头颅常见病变的摄影体位选择 |
√ |
三、常见部位的摄影要点及其标准影像所见 |
1.胸部 |
|
|
√ |
2.腹部 |
√ |
3.四肢骨与关节 |
√ |
4.脊柱 |
√ |
5.头颅 |
√ |
四、X线造影检查 |
1.对比剂 |
|
√ |
|
2.泌尿系统造影 |
√ |
3.胆道系统造影 |
√ |
五、X线特殊摄影检查 |
1. 乳腺X线摄影原理 |
|
√ |
|
2.乳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 |
|
√ |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