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外科感染综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一)概念和分类

  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其特点为:

  1.大部分由几种细菌引起。

  2.常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

  3.病变往往集中在局部。

  通常按致病菌分为两类:①非特异性感染:即化脓性或一般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阑尾炎等。②特异性感染:常见的有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其致病菌、病程演变和防治方法与非特异性感染不同。

  按病程分类,3周以内的感染为急性感染,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感染,介于两者之间为亚急性感染。

  按感染发生情形分为原发感染、继发感染、混合性感染、二重感染和医院内感染。

  (二)致病菌

  外科感染由致病菌侵入人体引起,其发生、发展与人体抵抗力关系密切。当抵抗力降低,如化疗、放疗、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接触细菌机会增加,如接受大手术、有创性检查和治疗,容易发生感染。

  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有:

  1.葡萄球菌:革兰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极强,常引起疖、痈、伤口感染等多种感染。其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破坏,脓液稠厚、黄色、不臭,易发生转移性脓肿。

  2.链球菌:革兰阳性,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球菌最常见,常引起丹毒和急性蜂窝织炎等,脓液稀薄、淡红色、量较多,一般不发生转移性脓肿。

  3.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革兰阴性,常与其他致病菌一起引起混合感染,如阑尾周围脓肿,急性胆囊炎,脓液稠厚、恶臭或粪臭。

  4.绿脓杆菌:革兰阴性,对多数抗生素不敏感,易引起继发感染,尤其是大面积烧伤的创面感染,有时能引起严重的脓毒症,脓液淡绿色、甜腥臭。

  5.变形杆菌:革兰阴性,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脓液有特殊的恶臭。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感染的典型症状,但并不一定全部出现。

  2.全身症状:较轻的感染可无全身症状。较重者常有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差等表现。一般白细胞均有升高和核左移,病程长者可出现贫血、水肿、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以明确诊断,波动感是诊断浅表脓肿的证据,深部脓肿往往波动感不明显,但其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局部有压痛,全身症状明显,穿刺可帮助诊断。疑有全身性感染时,应做血液细菌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清除病灶,增强人体抗感染和修复能力。

  1.局部疗法:①局部制动和休息,利于炎症局限化和减轻疼痛;②外用药可改善局部血运,散瘀消肿,加快局限化,促进肉芽组织生长;③物理疗法能改善血运,促进吸收或局限化;④手术治疗包括脓肿切开引流、切除感染病灶。

  2.全身疗法用于严重感染,特别是全身性感染。

  (1)支持疗法:目的是改善病人全身症状和增加抵抗力。保证病人休息,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高热和不能进食的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和静脉补液,贫血、低蛋白血症或全身消耗者可输血,对严重感染者可用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或在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条件下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2)抗菌药物:对较重、范围较大或有扩展趋势的感染,可根据各种致病菌引起感染的一般规律、临床表现及脓肿性状等初步判断致病菌类型,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如能做细菌培养和敏感试验,则可更合理选择药物。2~3日后疗效不佳时,应更换药物。应注意,及时正确处理局部感染灶是抗生素发挥应有疗效的前提。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