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Riehl黑变病(Riehl‘s melanosis)是好发于颜面部的灰褐色色素沉着病,多见于中年妇女。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长期接触焦油、沥青、石油及其衍生物,由于其中的蒽、菲、萘等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光敏作用,可导致日光暴露部位的炎症,出现皮肤色素改变。明确由焦油类化合物引起的黑变病又称为焦油黑变病。有的化妆品中含有矿物油及烃类化合物、香料、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它们有的具有光感作用,长期接触可导致黑变病的发生。有的患者则找不到明确的发病诱因。
病理改变
病变部位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周围有噬黑素细胞及游离的黑素颗粒。
临床表现
一、主要发病部位在前额、颧骨、耳前、耳后及颈部两侧,面部中央很少受累,有时也发生于磨擦部位如腋下,脐窝、前臂、胸部。手指背面、头皮近发际部位,色较浅。慢性经过,损害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变化。
二、本病开始皮肤轻度瘙痒、红斑,以后发生色素沉着。色素斑边界不清,色素由浅而深,逐渐播散,呈淡褐色、灰褐色、褐色、深褐色,色素沉着处有轻度充血,毛细血管扩张。皮损表面有弥漫细薄的鳞屑,像撒了一层面粉,皮肤可有轻度萎缩及毛囊过度角化现象。粘膜无变化。以后色素斑逐渐变浅,角化过度逐渐消失,会自然痊愈。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艾迪生病艾迪生病为均一性的皮肤色泽加深,尤其在皮肤粘膜交界处,还常累及粘膜如牙龈等处,患者有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的症状。
二、苔藓样中毒性黑皮炎是长期与沥青、煤焦油、石油接触或长期吸入这类物质的挥发物而发病。面、颏、颈部有发痒的网状色素斑,毛细血管扩张及黑色苔藓样毛囊性小丘疹及痤疮样炎性反应。易与本病鉴别。
三、黄褐斑常见于眼眶附近、额部、眉弓、鼻部、两颊、唇及口周等处。皮损为淡褐色或黄褐色斑,边界较清,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
治疗
一、一般治疗首先应仔细寻找病因,脱离与焦油类等化合物的接触。对从事接触沥青、焦油的工人应注意劳动防护,避免在强烈日光下工作。外搽化妆品后如果出现日光过敏性皮炎,即应停止使用。必要时以可疑的致敏物作光斑贴试验。如果能找到发病原因,就应脱离接触,病变部位的颜色可逐渐变淡,直至恢复正常皮色。
二、药物治疗1、2.5%二氧化钛霜或5%对氨苯甲酸软膏外搽防晒。
2、局部应用3%氢醌霜。
3、复方维生素B或静脉注射维生素C,1.0g,每日3次口服,或静脉滴注,3-5g/d,15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