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索引:
一、口腔白斑病的诊断及处理要点是什么?
二、口腔保健的诊断及处理要点是什么?
具体解答:
一、口腔白斑病
【概述】
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以白色为主的斑块或斑片,不能擦去,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癌前病变。
【病因】
吸烟等理化刺激。念珠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全身因素:微量元素、微循环改变、易感的遗传素质、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临床表现】
1.均质型
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表面呈皱纸状,或出现细小裂纹。无自觉症状,或有粗涩感。
2.颗粒型(颗粒结节状白斑)
颊黏膜口角区多见。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致黏膜表面不平整,病损间黏膜充血,似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患者可有刺激痛。本型白斑多数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
3.疣状型
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触诊微硬。除位于牙龈或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结,损害区粗糙感明显。
4.溃疡型
在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可有或无局部刺激因素。患者通常因溃疡形成而发生疼痛。
【处理要点】
卫生宣教、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监测和预防癌变。
保守治疗: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0.1%~0.3%维A酸软膏局部涂布、维生素A每次2.5万单位,每日3次,口服。
手术切除。
二、口腔保健
【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的内容】
妊娠前:育龄妇女在计划怀孕前应主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内疾病或隐患。
妊娠期:提供口腔健康知识、注重口腔健康维护、注意膳食营养平衡、避免不良刺激,慎重用药:12周内药物致畸敏感。
口腔就诊时机 4~6个月。
【婴儿期口腔保健的内容和方法】
保持口腔清洁:清除牙菌斑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
避免致龋菌早期定植:变形链球菌感染窗口期是19~31个月。
预防早期婴幼儿童龋(ECC)。
关注颌面部生长发育。
首次口腔检查 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
幼儿期口腔保健的内容和方法。
养成良好口腔清洁习惯。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补充氟化物、定期检查和治疗乳牙龋。
【学龄儿童口腔保健的内容和方法】
养成良好口腔清洁习惯:3~6岁,家长帮助,6岁以上,家长监督。
及时治疗乳牙龋、保护好第一恒磨牙、戒除口腔不良习惯、积极防治错颌畸形、积极治疗牙龈炎、预防牙外伤、老年人口腔保健的内容和方法、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注重个人口腔卫生:刷牙、漱口、使用间隙刷、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年一次、及时修复缺失牙。
【龋病的预防】
氟化物防龋
(1)饮水氟化:适宜氟浓度0.7~1mg/L之内
(2)含氟牙膏
窝沟封闭预防点隙裂沟龋。牙萌出后4年之内。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为最适宜封闭的年龄。
【牙周病的预防】
菌斑控制:刷牙、牙线和牙间刷、定期洁治。
破除不良习惯。
错颌畸形的预防。
人工哺乳时,婴儿以半坐位较为合适,奶瓶位置不可过分压迫上颌或下颌,奶头开孔大小要适宜,要定时定量喂奶,防止养成吮吸、吮指等不良习惯。
注意经常调换婴儿的睡眠姿势。治疗鼻咽部疾病。
及时纠正口腔不良习惯。
给予儿童有相当硬度又易消化的食物以及蔬菜、水果等。
早期充填患龋的乳牙,缺失的乳牙做间隙保持器。
多生牙及有恒牙胚的滞留乳牙,应及时拔除。
定期口腔检查,替牙期儿童至少半年1次。
【口腔癌的预防】
定期口腔检查。白斑病变时间较长,位于舌缘、舌腹、口底以及口角部位,呈疣状颗粒型、溃疡或糜烂型的白斑,应定期复查。
减少致病因素,戒除烟、酒,防护光辐射,不食用过热食物和饮料。
避免不良刺激,及时拔除残根、残冠,调整锐利牙尖和义齿锐缘。
发现以下情况及时转院检查
(1)口腔溃疡2周以上未愈合。
(2)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
(3)口腔与颈部有异常的肿胀和肿大的淋巴结。
(4)口腔不明原因的反复出血。
(5)面部、口腔、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全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20年第51期)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