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心脏触诊”的内容,有很多考生都很关注,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触诊方法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二)检查内容 包括心尖搏动、心前区震颤、心包摩擦感。
1.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及其变化的意义。验证视诊结果,其意义与视诊一致。
2.心前区震颤
(1)震颤产生的机制: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觉到的一种细微振动,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湍流造成瓣膜、心壁或血管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2)震颤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震颤,见于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先天性、老年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震颤,见于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
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震颤,见于室间隔缺损(先天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震颤,见于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
心尖部、收缩期震颤,见于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风湿性或其他病因)。
心尖部、舒张期震颤,见于二尖瓣狭窄(风湿性)。
3.心包摩擦感
(1)触诊特点: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收缩期及舒张期可触及双相粗糙摩擦感。
(2)检查方法:收缩期、前倾位、呼气末触诊。
(3)临床意义:心包腔内纤维素性渗出致心包表面粗糙,见于急性纤维素性心包炎。
推荐阅读:考前必学!2022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常见40个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