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 一、计量法规 |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
(1)计量法对检验工作的要求 |
掌握 |
| (2)计量法实施细则 |
掌握 |
| (3)法定计量单位 |
熟练掌握 |
| 2.计量认证及技术考核规范 |
(1)计量认证的依据和考核内容 |
掌握 |
| (2)质量管理手册的内容和重要性 |
掌握 |
| (3)仪器标志化管理的原则 |
掌握 |
| (4)质量方针制订和质量保证内容 |
掌握 |
| (5)检验原始记录的要求 |
熟练掌握 |
| (6)《疾病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理化检验工作要求 |
熟悉 |
| 二、卫生标准 |
1.卫生标准 |
(1)卫生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
熟悉 |
| (2)卫生标准与卫生检验的关系 |
掌握 |
| (3)我国卫生标准的制定状况 |
掌握 |
| 2.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
(1)检测方法标准化要求和重要性 |
掌握 |
| (2)卫生标准检验的制定状况 |
熟悉 |
| (3)标准方法的制定原则,步骤和方法 |
掌握 |
| 三、质量保证 |
1.检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
(1)检验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表示方法 |
了解 |
| (2)数字修约、数据处理 |
熟练掌握 |
| (3)t检验的概念和测试方法 |
了解 |
| (4)标准曲线的制作、直线回归和相关系数的计算 |
熟练掌握 |
| 2.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
(1)质量控制图的绘制方法 |
掌握 |
| (2)检查所用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熟悉 |
| (3)评价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熟悉 |
四、样品预处理 |
1.概述 |
(1)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
了解 |
| (2)样品预处理的特性和要求 |
掌握 |
| 2.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
(1)掌握干灰法的操作要点 |
熟练 |
五、基础化学 |
1.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的各个涵义 |
掌握 |
| (2)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阿佛加德罗定律之间的关系 |
2.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
(1)元素主要化合物的周期性变化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
了解 |
| (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元素的性质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
掌握 |
| 3.分子结构 |
(1)化学键及其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金属键) |
熟悉 |
| (2)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涵义 |
熟悉 |
| (3)晶体的基本类型 |
了解 |
| 4.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
(1)根据化学反应速度的涵义,计算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 |
|
| (2)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
了解 |
| (3)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
掌握 |
| (4)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
熟悉 |
| 5.氧化-还原反应 |
(1)几个术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
掌握 |
|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和配平步骤 |
熟悉 |
| (3)氧化-还原反应在分析化学和卫生理化检验方面的应用 |
掌握 |
| (4)湿消解法的选择原则和操作要点 |
掌握 |
| (5)微波消解法的操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
了解 |
| (6)溶剂萃取法的原理和选用溶剂的要求 |
了解 |
| (7)固相萃取法的原理 |
了解 |
| 6.溶液 |
(1)溶液的概念及其特征 |
熟悉 |
| (2)特质的溶解度(固体和气体)的表示方法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
熟悉 |
| (3)溶液的组成多种表示方法(质量分数:g/L或g/ml,g/g,ml/ml;物质的量浓度) |
掌握 |
| (4)掌握溶液浓度的配制、稀释和浓度的换算 |
熟练 |
| (5)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计算溶质的分子量、溶液的蒸气压、沸点 |
了解 |
| 7.电解质溶液 |
(1)强电解质溶液的特点 |
熟悉 |
| (2)酸碱质子理论 |
了解 |
| (3)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 |
了解 |
| (4)酸碱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
掌握 |
| (5)微溶电解质的沉淀平衡 |
熟悉 |
8.缓冲溶液 |
(1)缓冲溶液的作用和组成 |
熟悉 |
| (2)缓冲溶液pH的计算和校正以及影响因素 |
掌握 |
| (3)缓冲容量的基本概念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
了解 |
| (4)缓冲溶液的配制 |
熟练掌握 |
| 9.滴定分析方法概论 |
(1)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主要方法 |
了解 |
| (2)滴定分析的一般要求(滴定条件、滴定方式、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
掌握 |
| (3)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 |
掌握 |
| (4)滴定分析的计算 |
掌握 |
| 10.酸碱滴定法 |
(1)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
熟悉 |
| (2)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影响变色因素 |
掌握 |
| (3)混合指示剂的特征 |
了解 |
| (4)几种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
了解 |
| (5)滴定终点时几种误差 |
掌握 |
| (6)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
熟练掌握 |
| 11.氧化还原滴定法 |
(1)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概述 |
熟悉 |
| (2)氧化还原法的基本原理 |
掌握 |
| (3)碘量法的各个要点和应用 |
掌握 |
| (4)高锰酸钾法的各个要点和应用 |
掌握 |
| (5)溴酸钾法及溴量法的各个要点和应用 |
掌握 |
| 12.胶体溶液 |
(1)胶态分散系的涵义 |
了解 |
| (2)胶体溶液的配制方法 |
掌握 |
| (3)胶体溶液的性质 |
了解 |
| (4)胶态结构 |
了解 |
| (5)胶体溶液的稳定性,掌握在理化检验中应用 |
熟悉 |
| (6)溶胶聚沉方法及其在理化检验中应用 |
掌握 |
| 13.络合物 |
(1)络合物的涵义和络合物的形成 |
熟悉 |
| (2)络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
了解 |
| (3)螯合物的概念及螯合物形成的条件 |
了解 |
| 14.卤族元素 |
(1)卤素的通性 |
熟悉 |
| (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与氢、与水、与碱、与卤化物、与其他还原剂反应) |
掌握 |
| (3)卤化物和卤素的含氧酸盐中卤离子检验方法和漂白粉中有效氯 |
掌握 |
| (4)类卤化物的涵义及氰化物和硫氰化物 |
了解 |
15.氧族元素 |
(1)氧族的通性 |
了解 |
| (2)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和性质 |
掌握 |
| (3)硫的化学性质 |
了解 |
| (4)硫的含氧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掌握 |
| (5)掌握S2-、SO32-、SO42-、S2O32-离子的特性反应 |
熟练 |
| 16.氮族元素 |
(1)氮族通性 |
了解 |
| (2)氮气和氮的一氧化物和二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
掌握 |
| (3)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铵盐的化学性质 |
掌握 |
| (4)氮的含氧酸及其盐(硝酸及其硝酸盐和亚硝酸及其亚硝酸盐) |
了解 |
| (5)磷和磷酸及其盐的主要性质 |
了解 |
| (6)砷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
掌握 |
| 17.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
(1)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金属键 |
掌握 |
| (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和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变化规律 |
掌握 |
| (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主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
了解 |
| (4)碳酸盐、硫酸盐和氢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掌握 |
六、有机化学 |
1.绪论 |
(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中的概念和术语 |
熟悉 |
| (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
掌握 |
| (3)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原理和方法 |
掌握 |
| (4)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理论 |
了解 |
| (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
了解 |
| (6)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了解 |
| 2.烃 |
(1)烃的定义和分类 |
掌握 |
| (2)烷烃的全部内容 |
掌握 |
| (3)烯烃的全部内容 |
掌握 |
| (4)炔烃的全部内容 |
掌握 |
| (5)脂环烃的重要内容 |
了解 |
| (6)芳香烃的内容及了解其它重要多环芳烃 |
掌握 |
| 3.卤代烃 |
(1)卤代烃定义、分类的命名 |
掌握 |
| (2)卤代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掌握 |
| (3)了解重要的卤代烃 |
了解 |
4.醇、酚、醚 |
(1)醇的全部内容 |
掌握 |
| (2)酚的全部内容 |
掌握 |
| (3)醚的全部内容 |
| 5.醛和酮 |
(1)醛和酮的全部内容 |
掌握 |
| (2)醌的全部内容 |
了解 |
| 6.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羧酸 |
(1)掌握羧酸的全部内容 |
掌握 |
| (2)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全部内容 |
掌握 |
| (3)取代羧酸的全部内容 |
了解 |
| 7.立体异构(原称立体化学基磺 |
(1)顺反异构的概念、顺反异构的表示方法及其性质 |
了解 |
| (2)对映异构的要领及其性质 |
| 8.含氮化合物 |
(1)硝基化合物的全部内容 |
了解 |
| (2)胺的全部内容 |
掌握 |
| (3)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全物的全部内容 |
掌握 |
| 9.杂环化合物 |
(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
了解 |
| (2)五元和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
掌握 |
| (3)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
了解 |
| (4)重要的杂环化合物 |
了解 |
| 10.糖 |
(1)单糖的全部内容 |
熟练掌握 |
| (2)双糖的理化性质和重要双糖 |
掌握 |
| (3)多糖的全部内容 |
掌握 |
| 11.氨基酸、蛋白质、核酸 |
(1)氨基酸的来源、分类和命名、结构及性质、了解常见氨基酸及多肽 |
掌握 |
| (2)蛋白质定义、结构和性质 |
掌握 |
| (3)核酸的涵义和分类、掌握RNA、DNA的涵义和结构 |
了解 |
七、仪器分析 |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1)光的吸收定律 |
掌握 |
| (2)影响分光光度测定因素 |
熟练掌握 |
| (3)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方法 |
掌握 |
| (4)提高分析灵敏度和不确定的方法 |
了解 |
| 2.原子光谱分析法 |
(1)原子光谱的基本原理 |
掌握 |
| (2)仪器的基本构造 |
熟悉 |
| (3)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条件的选择 |
了解 |
| (4)定量方法 |
掌握 |
| (5)干扰及消除方法 |
了解 |
| (6)灵敏度和检出限 |
掌握 |
3.荧光分析方法 |
(1)基本原理 |
熟悉 |
| (2)影响荧光测定的因素 |
了解 |
| (3)共存物质的干扰 |
掌握 |
| 4.电化学分析法 |
(1)概述 |
了解 |
| (2)直接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
掌握 |
| (3)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 |
熟悉 |
| (4)电位法测定离子浓度的方法和结果计算 |
掌握 |
| 5.气相色谱法 |
(1)气相色谱法的概述 |
熟悉 |
| (2)气相色谱柱的制备和固定相的选择要求 |
掌握 |
| (3)常用检测器(FID)、(ECD)、(FPD)的使用特征 |
了解 |
| (4)气相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
掌握 |
| (5)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
了解 |
| 6.高效液相色谱法 |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分类 |
了解 |
| (2)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 |
熟悉 |
| (3)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 |
了解 |
| (4)分离操作条件选择 |
熟悉 |
| (5)固定相的应用特性 |
了解 |
| (6)选择流动相的原则 |
了解 |
| (7)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类型的选择 |
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