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神经试题(四)
三、B
1.A.大脑中动脉
B.大脑后动脉
C.大脑前动脉
D.椎动脉
E.基底动脉
1)供应大脑外侧面血液的血管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2)供应枕叶血液的血管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3)供应脑桥血液的血管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4)供应延髓外侧部血液的血管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额叶近中线内侧面1.5cm范围呈长条形。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应额顶颞的外表面大部分,中央支供血尾状和壳核的一部分,苍白球外侧部,内囊前支和后支,称豆纹动脉。
基底动脉动脉系;两侧椎动脉在延髓腹侧汇合为基底动脉,此动脉分出成对的桥脑支等。
椎动脉系: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过颈椎两侧五个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后,两条椎动脉椎动脉在脑桥椎动脉多普勒频谱波形下缘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基底动脉至中脑又分成两条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后2/5 的血液,包括枕叶、颞叶的基底面及丘脑等。椎基底动脉在小脑和桥脑的分支,供应小脑和桥脑的血液。两条大脑前动脉之间有前交通支连接起来,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有后交通支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
2.A.大脑前动脉供血
B.大脑后动脉供血
C.大脑中动脉供血
D.基底动脉供血
E.椎动脉供血
1)延髓外侧面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大脑前动脉:自颈内动脉发出后行向前内进入半球纵裂,并向头侧弯曲绕胼胝体膝部和体后行,沿途发出眶额动脉、眶极动脉、基底节支,分布至额叶的下内面皮质、嗅球、透明隔、胼胝体的前2/3、尾状核的头部、苍白球、内囊前肢、额叶深部脑白质和大脑皮层的前2/3的区域。大脑前动脉最后分出胼缘和胼周两大终末支,胼缘动脉沿扣带沟后行分出额上、中、后内动脉。胼周动脉则沿胼胝体和扣带回之间后行,沿途发出旁中央动脉、顶上内(楔前)动脉和顶下内动脉后,继续后行至胼胝体压部和大脑后动脉的压部分支相吻合。大脑中动脉:为颈内动脉的终末支,发出的分支供血范围变异大,供应额叶、顶叶、颞叶前部的绝大部分半球突面皮层结构及深部脑白质,有时还发出分支分布到枕叶的外侧面,其分支豆纹动脉穿经额叶的下面至基底节、尾状核和内囊。
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发出后,绕脑干经环池后行,发出后丘脑穿通动脉和丘脑膝状动脉分布至丘脑、膝状体、内囊后肢和视束,并发出小分支至大脑脚,行至胼胝体压部发出分支和大脑前动脉的分支吻合,最后分出颞叶前和后动脉、顶枕动脉及距状动脉,供应颞叶的后下面、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后部和枕叶。
脉络膜前、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通常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的上方起自颈内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则起自大脑后动脉。它们分布于内囊的膝部和后肢、苍白球内侧区、视束、颞叶钩回、杏仁核和侧脑室脉络膜丛。
小脑前下动脉:其行程和分布范围不恒定,供血范围较小,与小脑后下动脉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其分支供应小脑绒球、小脑半球的岩骨面、小脑中脚、脑桥和延髓的一部分。
小脑后下动脉:由椎动脉发出,供血范围通常包括小脑的后下面、小脑扁桃体、同侧小脑下蚓部和延髓的外侧面。
2)桥脑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大脑前动脉:自颈内动脉发出后行向前内进入半球纵裂,并向头侧弯曲绕胼胝体膝部和体后行,沿途发出眶额动脉、眶极动脉、基底节支,分布至额叶的下内面皮质、嗅球、透明隔、胼胝体的前2/3、尾状核的头部、苍白球、内囊前肢、额叶深部脑白质和大脑皮层的前2/3的区域。大脑前动脉最后分出胼缘和胼周两大终末支,胼缘动脉沿扣带沟后行分出额上、中、后内动脉。胼周动脉则沿胼胝体和扣带回之间后行,沿途发出旁中央动脉、顶上内(楔前)动脉和顶下内动脉后,继续后行至胼胝体压部和大脑后动脉的压部分支相吻合。 大脑中动脉:为颈内动脉的终末支,发出的分支供血范围变异大,供应额叶、顶叶、颞叶前部的绝大部分半球突面皮层结构及深部脑白质,有时还发出分支分布到枕叶的外侧面,其分支豆纹动脉穿经额叶的下面至基底节、尾状核和内囊。
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发出后,绕脑干经环池后行,发出后丘脑穿通动脉和丘脑膝状动脉分布至丘脑、膝状体、内囊后肢和视束,并发出小分支至大脑脚,行至胼胝体压部发出分支和大脑前动脉的分支吻合,最后分出颞叶前和后动脉、顶枕动脉及距状动脉,供应颞叶的后下面、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后部和枕叶。
脉络膜前、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通常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的上方起自颈内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则起自大脑后动脉。它们分布于内囊的膝部和后肢、苍白球内侧区、视束、颞叶钩回、杏仁核和侧脑室脉络膜丛。
小脑前下动脉:其行程和分布范围不恒定,供血范围较小,与小脑后下动脉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其分支供应小脑绒球、小脑半球的岩骨面、小脑中脚、脑桥和延髓的一部分。
小脑后下动脉:由椎动脉发出,供血范围通常包括小脑的后下面、小脑扁桃体、同侧小脑下蚓部和延髓的外侧面。
3)枕叶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大脑前动脉:自颈内动脉发出后行向前内进入半球纵裂,并向头侧弯曲绕胼胝体膝部和体后行,沿途发出眶额动脉、眶极动脉、基底节支,分布至额叶的下内面皮质、嗅球、透明隔、胼胝体的前2/3、尾状核的头部、苍白球、内囊前肢、额叶深部脑白质和大脑皮层的前2/3的区域。大脑前动脉最后分出胼缘和胼周两大终末支,胼缘动脉沿扣带沟后行分出额上、中、后内动脉。胼周动脉则沿胼胝体和扣带回之间后行,沿途发出旁中央动脉、顶上内(楔前)动脉和顶下内动脉后,继续后行至胼胝体压部和大脑后动脉的压部分支相吻合。 大脑中动脉:为颈内动脉的终末支,发出的分支供血范围变异大,供应额叶、顶叶、颞叶前部的绝大部分半球突面皮层结构及深部脑白质,有时还发出分支分布到枕叶的外侧面,其分支豆纹动脉穿经额叶的下面至基底节、尾状核和内囊。
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发出后,绕脑干经环池后行,发出后丘脑穿通动脉和丘脑膝状动脉分布至丘脑、膝状体、内囊后肢和视束,并发出小分支至大脑脚,行至胼胝体压部发出分支和大脑前动脉的分支吻合,最后分出颞叶前和后动脉、顶枕动脉及距状动脉,供应颞叶的后下面、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后部和枕叶。
脉络膜前、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通常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的上方起自颈内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则起自大脑后动脉。它们分布于内囊的膝部和后肢、苍白球内侧区、视束、颞叶钩回、杏仁核和侧脑室脉络膜丛。
小脑前下动脉:其行程和分布范围不恒定,供血范围较小,与小脑后下动脉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其分支供应小脑绒球、小脑半球的岩骨面、小脑中脚、脑桥和延髓的一部分。
小脑后下动脉:由椎动脉发出,供血范围通常包括小脑的后下面、小脑扁桃体、同侧小脑下蚓部和延髓的外侧面。
3.A.脑血栓形成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栓塞
E.脑膜炎
1)男性,41岁,2小时前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四肢活动好,体温正常,克氏征阳性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2)男性,61岁,3天前睡觉醒后发现视野范围缩小。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心脏正常,右侧同向性偏盲,言语正常,肢体肌力正常,感觉正常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3)女性,65岁,高血压10年,糖尿病8年,突发右上下肢无力,说话不流利,逐渐加重2天。神志清楚,血压正常,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脑CT出现低密度灶,右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下,右下肢病理征阳性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4)女性,57岁,高血压6年。6小时前因生气突发头痛,呕吐,右侧肢体不能动,20分钟后出现意识不清,血压24/16kPa(180/120mmHg),中度昏迷,双瞳孔2mm,对光反射存在,右侧鼻唇沟浅,右上、下肢肌力2级.右侧膝反射低下,右侧病理征阳性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5)男性,43岁,心脏病20年,房颤2年。1天前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3分钟左右,10分钟后清醒,左侧上下肢不能活动。神清,血压正常,心房纤颤,右眼无光感,左上下肢肌力0级,左侧半身感觉丧失,左侧病理征阳性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