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我们祖国医学的瑰宝中药自然也不列外,但对于“毒药”,在古代的含义则较为广泛,认为毒药是药物的总称,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而后世本草书籍在其药物性味下标明“有毒”、“大毒”、“小毒”等,则大都指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大小。而这些带有毒性的药物,使用得当自然是治病的良药,而误用、过量等,肯定是需要避免的。
那么这些带有“毒”的药物都有哪些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我们中药学中的有“大毒”的药物,以及用法用量、用药宜忌等,方便我们记忆。
巴豆
性能: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应用
1.寒积便秘。
2.腹水鼓胀。
3.喉痹痰阻。
4.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川乌
性能: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
2.心腹冷痛,寒疝腹痛。
3.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萎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
雷公藤
性能: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应用
1.风湿顽痹。为治风湿顽痹要药。
2.麻风、顽癣、湿疹、疥疮、皮炎、皮疹。
3.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煎汤,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1.5 ~4.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内脏有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孕妇忌用。
马钱子
性能: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
功效: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应用
1.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2.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3.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用法用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内服不宜生用及多服久服。本品所含有毒成分能被皮肤吸收,故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敷。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
斑蝥
性能:辛,热。有大毒。归肝、肾、胃经。
功效: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
应用
1.癥瘕、经闭。
2.痈疽恶疮,顽癣,瘰疬等。
此外,外敷,有发泡作用,可作发泡疗法以治多种疾病,如面瘫、风湿痹痛等。
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0.03~0.06g;外用适量,研末敷贴,或酒、醋浸涂,或作发泡用。内服需以糯米同炒,或配青黛、丹参以缓其毒。
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应严格掌握剂量,体弱忌用,孕妇禁用。外用对皮肤、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甚至腐烂,故不宜久敷和大面积使用。
升药
性能: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功效:拔毒,去腐。
应用: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难生。此外,升药也可治湿疮、黄水疮、顽癣及梅毒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用时,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或以药捻沾药粉使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外用亦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砒石
性能:辛,大热。有大毒。归肺、肝经。
功效: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
应用
1.腐肉不脱之恶疮,瘰疬,顽癣,牙疳,痔疮。
2.寒痰哮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内服,一次0.002~0.004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本品剧毒,内服宜慎;外用亦应注意,以防局部吸收中毒。孕妇忌服。不可作酒剂服。忌火煅。
以上就是我们中药学中涉及到含有“大毒”的一些药物,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具有“毒性”的药物,即使是一些典籍中标注“无毒”的药物,也有达上百种之多的单味药应用的中毒报告出现,所以临床中应用有毒中草药要慎重,就是“无毒”的也不可掉以轻心。当然,即使有这样的多的“毒药”,也不能否定中药在祖国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只有我们去不断地了解、认识它,才能更进一步的去发挥出药物应有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关推荐:
【干货】中医治疗瘟疫的鼻祖——温病学(二)
【干货】清明中的传统医学
【干货】小小银针治疗牙痛
【干货】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的区别对比
【干货】“戏说”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学教育网2020年推出了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全新辅导课程,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同学们提升备考效果,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辅导班次学习! 点击详情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