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错误页面-医学教育网

很抱歉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相关推荐

拆掉中国民营医院的玻璃门

2012-09-05 15:51 来源:医学教育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长策智库首席社会政策专家, 哈佛大学博士后,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 顾昕

    由于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主导的现有格局,以及各种具有阻碍甚至歧视作用的“规则”的普遍存在,民营医疗机构大多仍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面前的道道“玻璃门”使其举步维艰。

    2010年11月,《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发布。这份文件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并产生了期望的结果,即“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营造良好氛围。”

    此前,民营医院开展的各种模式探索也被各大媒体广泛宣传。然而,由于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主导的现有格局,以及各种具有阻碍甚至歧视作用的“规则”的普遍存在,民营医疗机构大多仍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面前的道道“玻璃门”使其举步维艰。

    来自公立医院的压力

    当前,一部分民营医院走专科发展之路,这一选择,一方面出于它们自身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医疗服务领域公立医院主导性格局等其他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占据主导甚至垄断地位。由于集中了大量医疗资源,尤其是在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同一般的民营医院相比自然要高一截,其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占有率也相对较高。数据显示,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占所有医院业务收入总额的比重在2004年曾经高达98.5%;近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在2009年,这一比重依然高达86.4%.

    公立医院的主导性在客观上已经压缩了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更为严重的是,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还处在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民营医院所遭遇的很多不公平待遇,并非出自明文的法规和政策,而是种种潜规则的体现,从而形成一道道“玻璃门”,令众多处在观望之中的潜在投资者望而却步。这种不公平性体现在医疗机构运营的方方面面。

    例如,不少地方的卫生行政部门严控民营医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即使风险完全自行承担也是如此。实际上,这一管控措施没有必要。为了控制某些医疗检查和诊疗手段的费用,采取管制价格上限的措施即可,无需再控制民营医院的资本投入行为。这种不必要的行政性管制,最终会压缩民营医院发展的空间,让其没有办法扩大规模,增加科室,成为综合医院,而只能向专科医院方向发展。

    究其根本,在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管办分开”改革始终裹足不前。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并没有扮演中立的监管者角色,对医疗卫生行业各类服务提供者实施一视同仁的监管。相反,在“管办不分”的体制下,一些卫生行政部门对于直属服务提供者有意无意地加以偏袒;而部分公立医院为了维护其垄断地位,顺势而为,借助其上级行政主管的力量,打压其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