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错误页面-医学教育网

很抱歉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相关推荐

患者为什么不理解医生的建议

2012-09-11 20:51 来源:医学教育网

  某县医院的内科门诊来了一位主述胸痛的病人,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当时医生考虑病人年纪轻,家庭经济情况也较好,就告诉病人家属病人病情的严重性,并建议立即转上级医院做介入治疗,但病人家属坚决不同意。没想到,病人家属还说:“就这么一点胸痛也能死人?上个支架五六万元,他们医生拿到多少回扣啊?”为了不耽误病人的及时治疗,消除病人家属的误解,医生经过病人的学医的朋友耐心沟通,病人最后才同意转上级医院做介入治疗。病人到了上级医院,当天就做了手术,放了两个“支架”。上级医院医生说:“幸亏你们来的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几天后,病人家属来医院结账时,感激地说:“要不是你们这么重视,我们的人还真危险呢。真不好意思,我们误会你们了,看来事情都不像社会上传的那样,还是好医生多啊!”

  无独有偶,2011年5月上旬,我院门诊肝胆外科门诊的王医生,接诊了一位40多岁的“甲状腺结节”的女性病人,经王医生检诊后,医生让病人做病理检查,病人觉得是小题大做,误认为是医生吓唬她,就是不同意做。为消除病人的误解,王医生耐心解释病情,并反复叮嘱病人一定要做病理检查,在王医生的多次劝导下,病人终于做了病理检查,病理结果显示病人患的是“甲状腺癌”,当时令病人及家属出了一身冷汗。紧接着病人就做了手术,由于治疗及时,术后效果非常理想,令患者及家属感动不已,病人及家属为感谢王医生专门送来了一面锦旗,并激动地说,“幸亏当时听了王医生的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多谢了”。近年来,病人不相信医生而引发的医疗事件频频发生,应引起各级医疗机构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为什么现在的患者不再像从前那样相信医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先入为主的媒体报道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由于一些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有关医患矛盾、医疗纠纷及医患诉讼的带有倾向性报道,导致了社会公众的误解与不满,可以说,随着一些医患纠纷案件的频频曝光,使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紧张,社会大众对医生的信任度由此大打折扣,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了信任危机。二是医患双方的不平等性及信息不对称性,直接造成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客观讲,医患双方应该是一种相互平等的关系,只有这种平等的医患关系,才能让医患双方相互尊重和信任。但目前的医患关系实质上是卖方市场,是不平等导致双方的对立和不尊重。三是有些医护人员的服务观念转变程度,还不适应病人对市场多元化医疗服务的需求。当今社会大众的就医观念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成熟,不但要看好病,还要服务好,认为我花钱了就应该得到满意的服务。而一些医护人员的思想还是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观念上,不适应病人的多元化的需求,在少数人身上还存在着“脸难看”、“病难医”的问题,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四是近年来一些电视和报纸相继开辟了健康养生的医学科普知识讲座,使广大公众对一些医学知识有所了解,有些病人就医时往往用一知半解的知识,来要求医生按照自己的要求诊疗。一旦不合心意就对医生极为不满,甚至引发医疗纠纷。五是少数医护人员受利益的驱动和效益的碰撞等影响,导致医德的缺失与失衡。在一些少数医护人员中还存在着收受红包,接受吃请,开贵重药,过度医疗,以医谋私的问题,也同样使越来越多的病人失去了对医护人员最起码的尊重与信任。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在呼吁社会及医患双方共同努力重建医患信任的同时,作为医生既不能抱怨,也不能强调客观,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担当主导。首先,责任与服务是重建医患信任的基础。要自觉从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入手,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主动为病人治好病,服好务。其次,沟通与理解是重建医患信任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注重医患沟通,学会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把握沟通精髓,力求使一些医患误解、矛盾及纠纷通过有效沟通得以解决。再次,医学人文关怀是重建医患信任的保障。作为病人,有时往往更看重医护人员的人文修养。人文修养虽无形,却隐藏在医护人员的举手投足之中,贯穿在我们的日常医疗和护理当中,珍藏在和谐的医患关系中,更是植根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中。因此,从这个角度,应不断扩充医护人员的人文医学知识,加强人文医学关怀,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医患沟通的水平,自觉做到服务好一点,敷衍少一点;诊疗认真点,差错少一点;态度好一点,训斥少一点;沟通勤一点,误会少一点;解释耐心点,借口少一点;嘴巴甜一点,投诉少一点;更好地服务病人,从而不断增进医患信任。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