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错误页面-医学教育网

很抱歉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相关推荐

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2-09-07 15:10 来源:医学教育网

    中国人看病可真不容易。

    跟吃饭穿衣相比,看病绝对是一笔高消费。得个感冒,输几天液,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得个大病,做个手术,半辈子的积蓄就光了。即使不考虑钱,看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基层医院的条件差,设备和人员力量薄弱,患者信不过,只好去大医院。到了大医院,人山人海,要提前几天排队挂号。好不容易轮到自己坐在医生面前了,医生三言两语就给打发了。想多问几句,医生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尊口难开,惜字如金。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花了时间精力和大把的钞票,病还不一定能治好;砸锅卖铁住进了ICU,人还不一定能留住;东拼西凑借钱做上了手术,却死在了手术台上,人财两空!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对自己的生存状况也非常不满意。据调查,约九成医生不愿让子女学医。有相当一部分医生表示,子女如果胆敢学医,就打断他(她)的腿!很多护士工作几年后就离开护理岗位,转到其他岗位,或者干脆辞职,离开医院。于是,护士的总人数没有减少,但人总是新人,缺少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这里面,又是多少苦衷和无奈!

    目前,医院对社会承担的医疗工作量已经大大超出了在职医护人员所能承受的工作量。医护人员长期、常态、免费加班,频繁值守夜班、连班,有时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对医护人员来说,上下班时间、休班制度、休假制度、法定公休日和节假日几乎是形同虚设的,堆积如山的工作量才是作息时间的指挥棒。即使自己生病,都不能请假。个人的生活,家庭的团聚,亲子的乐趣,都成了遥远的梦想。

    医护人员的工作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生命,不容马虎,不容简省,不容耽搁。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一直是紧绷着神经的。同时,由于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和理解,政策、司法和舆论也显著倾向于患者一方,医护人员稍不小心,就可能被告上法庭,并遭受舆论谴责。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心情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医学专业的学制比其他绝大多数专业都长,医院的职工学历也比其他大多数行业要高。医生在职业生涯的最初若干年内都要从事低薪、繁杂的工作,并且缺少自主权。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重,工作节奏紧张,精神压力大,吃饭睡觉等基本生理需求都经常被耽误,因此身心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若用工作的先期成本、技术含量、劳动量、劳动强度、职业损害、工作价值来衡量,医护人员目前的收入水平并不算过高,甚至很多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但人们似乎看不到这些,人们只关注所谓的“大处方”“大检查”“红包”“回扣”。

    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几乎每天都在报道医疗领域的负面新闻,并且都把矛头指向了医护人员。所谓的“白衣天使”,已经成为中国最受人痛恨的职业之一。患者死亡,人们会说,一定是被医生给“治死”了。手术没有达到患者术前预期,人们会说,一定是被医生给“做坏”了。医闹在医院里打砸物品、打骂医护人员,人们会认为“有冤情才会闹”,支持“讨个说法”。歹徒杀害医护人员,人们会认为“杀得好”“罪有应得”。

    思考是打开真理大门的钥匙,而“独立思考”尤为宝贵。四十多年前,全国人民忘记了独立思考,用别人的脑子代替了自己的脑子,于是酿成了一场浩劫。如今,人们似乎又忘记了独立思考,又在别人的脑子的支配下,针对医护人员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文斗武斗。

    为什么会有“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为什么在媒体上每天都能看到草菅人命的医生和含冤而死的患者?为什么花了钱还治不好病?为什么花了钱还留不住人?果真像主流舆论所宣传的那样,是因为医生缺少“医德”吗?如果医生都恪守职业道德,中国医疗领域的问题就能得以解决吗?说起药价,人们纷纷将其归咎于医生收回扣,但有没有人想过,药价是医生定的吗?是谁负责制定、审批药价?他们为什么要定这么高?回扣,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义正词严地批判一番,但人们真的了解回扣的内幕吗?如果真的没有了回扣,中国医疗会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